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今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1.45亿人。但其仍处于试点阶段,其制度设计、服务体系、评定标准、管理流程等都在探索之中。作为全国最早试水长护险的城市之一,青岛有何解题技巧?
多渠道筹资
青岛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纪恩卿表示,在长护险制度设计与试点实施过程中,资金筹集是基础与核心。“考虑到资金可持续性问题,我们将长护资金由原来的单一从医保基金划拨,向个人、财政、医保等多渠道筹资机制转变。”青岛医保中心生育和护理保险处处长田伟表示,青岛通过优化多元筹资机制,建立居民护理保险资金专用账户,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筹集资金,用于支付长护险费用;并创新建立了职工和居民护理保险调剂金,为全面推动制度向农村拓展做好资金储备。
市场化运营
随着有需求者越来越多,仅依靠公立护理机构无法承担众多需求。为此,青岛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为长护险提供服务,并将市场化改革内嵌于长护险建设全过程。
“我们的养老护理机构服务板块分为机构服务和居家服务两大类,依托21家养老院、20家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0个服务站、3家医院、7家诊所开展长护险服务。”青岛万林康养产业集团医养事业部总经理刘序田介绍,他们以“医养结合”为切入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护理连锁品牌。
通过撬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护险工作,青岛已形成良性市场化运营机制。纪恩卿表示,目前,青岛市已有定点护理机构1085家,其中民营机构占87%,以民营机构为主体的照护服务格局已逐渐形成。
多维度监督
随着受益人数与服务机构数量不断攀升,如何确保服务的真实性和优质性,成为长护险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田伟介绍,青岛坚持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共治,调动整合行业部门、医疗机构等各方信息监管资源,构建起职能部门日常监管、专项稽查、行业自律、第三方评估有机融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并建立涵盖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我们在2018年开发应用了护理服务App和智能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途径实现了长护险服务监管。”青岛医保中心生育和护理保险处副处长唐林凤表示,护理服务App目前已实现GPS定位、护理时长记录、满意度评价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服务人员监管难题。医保部门还配有专门监管队伍,多维度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服务效能。
刘成
来源:老年日报
更多关于广州市养老院费用一览表的详情,欢迎关注万颐养老在华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