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别踏进网络“问诊陷阱”

2023.06.14

分享: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线上寻求健康咨询问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然而,调查发现,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部分回复内容过于随意、回复内容包含虚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询、打着“健康科普”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等现象。


移花接木开展咨询


李医生系某北京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日常接诊过程中,有患者向他反映,一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平台上,发布了大量以他名义为用户提供的健康类回答。李医生说,这是平台冒用其名义进行健康咨询内容发布,甚至宣传保健品,“医生不会给出此类反馈”,于是将该平台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法官郭晟认为,缺乏有效监管,加上平台为了流量主动配合侵权,导致健康咨询问诊乱象多发,比如有以健康咨询为名替医疗机构打广告的,有卖药的,还有为不具医疗诊疗资质的机构引流的等。


没有接诊却不退款


“等了半天,医生一直没有回复,等我看见回复时,服务已经结束了。我要求退款,平台不退。花了60元,就得到一个不到20字的回复。”来自湖南常德的郭明吐槽道。

梳理发现,截至6月5日,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针对健康咨询问诊的投诉达2000多条。从这些投诉来看,不少消费者认为健康平台医生回复敷衍、退款比较困难,甚至还出现未接诊却不退款的情况。

此外,问诊价格没有统一标准也是很多消费者的“槽点”。北京某三甲医院刘姓医生说,医生回复敷衍、不专业,价格混乱,再加上用户付费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等一系列情况,都表明目前对健康平台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缺失。


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除了咨询问诊,购买处方药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的另一个特色。然而,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却采用“先选购药品,再因药配方,甚至由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处方”的操作方式。

前述北京某三甲医院刘医生注意到,不少平台为谋取利益,采用“AI开处方,客户直接取药”的模式,处方开具、审核环节形同虚设,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风险隐患。


或被利用实施诈骗


线上问诊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也是患者提出的疑问。有患者在某健康平台进行问诊几天后,就陆续接到多个广告电话和短信,有询问是否需要植发的、有推销护肤产品的,甚至还有借贷公司打来的推销电话。

“医疗类App泄露个人信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法律问题。如果个人健康信息被泄露,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精准诈骗,比如利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向患者非法售卖或推广药品。”刘医生说。

文丽娟


来源:老年日报


更多关于广州市养老院费用一览表的详情,欢迎关注万颐养老在华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