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是人类永久的追求。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我国60岁以下死亡人口占全龄死亡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的24.8%(男28.7%,女19.4%)下降到2020年的17.9%(男21.6%、女12.8%)。原来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现在是“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老年人口不仅长寿,而且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精神面貌都有很大改变。于是,我国百岁老人作为一个新人口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百岁老人的群体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期。研究我国的百岁人口,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高龄及百岁老人的生存现状,有助于探索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还可揭示长寿人口的生存地理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制定促进人口健康水平提升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撑。因此,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百岁老人数量多、分布广、增长快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百岁人口总量已达118866人,绝对人数已超过美国、日本,成为世界上百岁人口最多的国家。
百岁老人数量多、分布广。2020年我国百岁老人主要集中在河南、广东、四川、山东和江苏等人口大省,这五个省百岁老人都超过8000人;其次,广西、黑龙江、辽宁、安徽、河北和湖北百岁老人在4000人到8000人之间;百岁老人不足千人的省份有甘肃、青海、宁夏和西藏等四地。各省份百岁老人数量平均为3834人,中位数为2793人。
女性百岁老人是男性的两倍以上。2020年我国百岁老人中女性比例高达70.45%,男性不足三成。男性百岁老人超过2000人的省份,有四川、黑龙江、辽宁、广东和江苏;女性百岁老人超过5000人、同时男女合计超过6000人的地区,有河南、广东、山东、江苏、四川和广西等。各地百岁老人数量既与该地人口数量有关,也与各地医疗保健水平有关。
百岁老人数量和分布随时间变化快。1953年(“一普”)全国百岁老人仅为3384人,1964年(“二普”)至1982年(“三普”)我国百岁老人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负增长,1982年至2020年(“六普”)全国百岁老人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45%。仅在2010年至2020年间,百岁老人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71%。1953年至2020年我国百岁老人增加了34倍以上。2010年至2020年间,全国男、女百岁老人年均增长15.58%、13.62%,男性百岁老人增长速度略快于女性;2000年至2010年男、女百岁老人年均增长6.82%、6.89%。这说明我国百岁老人正在加速增长,华北、东北地区百岁老人增长快于其他地区,华东、华南地区百岁老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2010年百岁老人集中地区(超过2000人)主要在广东、四川、广西、河南、山东和江苏等地。2020年百岁老人集中地区(超过8000人)转移到人口大省,如河南、广东、四川、山东、江苏,这说明人类寿命密码已经逐渐被破译,只要达到“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条件好”等条件,活到百岁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我国百岁率仍较低、地区差异大、增长快
百岁率是衡量百岁老人密度的主要指标,百岁率具体指每10万常住人口中百岁老人所占的比例,其排除了人口数量的影响。2020年我国百岁率为8.43(人/10万人),低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低于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发达国家。
各地区百岁率差异大。2020年我国百岁率最高的省份为海南;最低的省份为宁夏。百岁率高于10的省份有海南、黑龙江、广西、天津、辽宁、上海、北京、吉林和四川等,这些都是我国长寿地区。而在2000年(“五普”)百岁率高的省份有新疆、广西、海南、西藏、天津和广东(百岁率均高于2);1982年百岁率高的省份有新疆、西藏、青海、广西、广东、云南和宁夏(百岁率均高于0.5)。
女性百岁率高。2020年女性百岁率在20以上的省份有海南、广西和黑龙江等。男性百岁率在10以上的省份有黑龙江、海南、辽宁、天津。由此可见,除了海南和广西外,我国大多数百岁老人都生活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经济发达或年轻人流出多的地区。
百岁率随时间变化快。我国人口百岁率从1953年的0.56增长到2020年的8.43,是原来的15倍以上。男、女百岁率分别从2010年的1.3、4.16,提高到2020年的4.9、12.2。
长寿老人数量决定着10年后的百岁老人数量
影响百岁老人数量的宏观因素很多,如各地医院的数量、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自然环境、城镇化水平、就业人口总数、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数、高校数量及居民人均受教育年数以及10年前9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等。
分析表明,2010年90岁以上长寿老年人口数量与2020年各地百岁老人数量关系最为密切。90岁以上男、女老人各每增加1万人,10年后男、女百岁老人分别增加374人、528人,即90岁男、女老人10年后的存活率为3.74%、5.28%。
加强保障和监测,强化对百岁老人的研究
百岁老人是高龄人群中的特殊群体,也是目前增速最快的人口群体,百岁老人大幅增长既是人口老龄化的结果,更成为“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特征。研究百岁老人的健康状况对于医疗需求、社会管理和服务需求预测以及医疗保健计划制定都十分重要。社会经济地位、环境、生活方式、教育水平等都是影响长寿的重要因素。然而,长寿并不意味着健康,部分国家在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出现了健康状况下降的趋势。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状态下,如何应对高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加强社会保障,提高百岁老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能否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至关重要。
由于我国缺乏老年人的出生登记记录,部分百岁老人存在年龄虚报现象。同时,由于健康原因,我国百岁老人很多生理、心理和精神问题由保姆或家属代言,存在调查问题的缺失,即“无应答误差”。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值得深思,应强化对百岁老人人口社会学、医学方面的研究。
本文发表于2023年6月2日《中国人口报》理论版
文┃黄润龙 沙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
更多关于广州市养老院费用一览表的详情,欢迎关注万颐养老在华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