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榕悦?大鹏的花园里,长者们或悠闲地散步,或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如果你要问,这里的什么最打动人心?榕悦·大鹏的在住居民们可能会告诉你,他们的答案:事事都有回应,件件都能及时落地,是他们无数次感到“没想到这么贴心”的温暖与动人的瞬间。
在榕悦?大鹏,服务从不是 “等问题上门”,而是主动 “看见” 长者未说出口的期待;从不是 “口头应承”,而是让每一份需求都化作触手可及的便利。全体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将 “贴心服务,暖心守护” 的理念,深深烙进了日常的每一处细节里。
起居生活无小事,“把小事当大事办”
对长者来说,养老生活的幸福感,往往藏在“洗抹布”“晾衣服”这样的细碎日常里。榕悦?大鹏的贴心服务,便从“把小事当大事办”的初心开始。
7月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照在 515 房沈叔叔和余阿姨刚搬进来的新居。余阿姨在整理阳台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阳台要是有洗手台,平时洗个抹布、晾个衣服会方便很多。”沈叔叔听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工作人员提了一句。
添置的洗手台
没想到,这份需求当天便快速传递至院长手中。院长深知这一细节对长者生活的影响,立刻协调采购安装材料。次日清晨,阳光刚铺满院落,维修师傅便带着工具敲响了沈叔叔家的门。当崭新的洗手台稳稳装好,清澈的水流潺潺流出时,余阿姨惊喜地笑了:“本来就是随口一提,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解决了,真是太让人感动了!”
活力需求不落下,把“想”变成“能”
养老不是 “静养”,而是让长者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榕悦?大鹏的服务逻辑里,“满足长者的活力需求” 和 “保障起居便利” 同样重要。
“运动达人”赵阿姨和林叔叔在打球
8 月,525 房迎来了两位 “运动达人”赵阿姨和林叔叔。每天在院里打乒乓球、桌球的他们,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看着楼下空荡荡的活动区,在 “院长面对面交流会” 上,赵阿姨小声提议:“要是能装个篮球架就好了,我们年轻时都爱打篮球,现在也想活动活动筋骨。” 说完又连忙补充:“要是麻烦就算了,别影响大家。”
院长面对面
院长听到后,当场就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笑着说:“不麻烦,您和林叔叔喜欢,咱们就装!”散会后,院长立刻对接综合部,特意交代 “篮球架要选矮一点的,篮筐高度调低,方便长者投篮”。没过几天,当赵阿姨下楼,看到一楼活动区那崭新的篮球架在阳光下闪耀时,她兴奋地拉着林叔叔:“快,咱们快去试试!没想到真给咱们装上了!”
崭新的篮球架
同样被 “记在心上” 的,还有花园的灯光。入秋后,天黑得早,525 房的叔叔阿姨傍晚下楼散步,总觉得花园里的灯亮得太晚,“看不清台阶,不敢走快”。工作人员听到后,即刻向上反映,当天便调整了花园灯光的开关时间。
一楼花园
每当夜幕降临,暖黄的射灯准时亮起,不仅照亮了花园的小径,更暖了长者们的心。在柔和的灯光下,长者们的步伐愈发从容,欢声笑语在晚风里轻轻回荡。
舌尖需求不放过,让每一餐都装着“听得见”的心意
“民以食为天”,对长者来说,餐桌上的一口热饭、一碗软粥,不仅是饱腹,更是“被关心”的温度。榕悦?大鹏的厨房,从来不是刻板的“按谱做饭”,而是“按长者的口味调整”:你说“吃腻了”,我们就换花样;你说 “太油腻”,我们就改做法。
长者膳食委员会
每个月的膳食委员会,都是厨房“听劝”的专属时间。有长者说“鸡蛋一天吃三次,早上煮鸡蛋、中午炒鸡蛋、晚上蛋花汤,有点吃腻了”,食堂第二天就调整了菜单。
每月开展至少一次膳食委员会
更让长者暖心的,是 “肥肉问题” 的解决。有阿姨说:“红烧肉里肥肉太多,我们牙不好,也怕油腻。” 大厨当天就调整了菜单,特意推出“瘦肉粥”,将瘦肉剁成肉末,与大米一同熬煮至软烂,入口即化。后来膳食委员会再调研时,长者们都笑着竖起大拇指:“现在的饭,比家里做得还合口味!大厨的用心,我们每一口都尝得出来。”
长者在餐厅用餐
在榕悦?大鹏,服务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 “长者所需,皆有相应” 的切实行动。从一个洗手台的及时安装,到一顿热饭的精心调配;从一盏路灯的温暖亮起,到一个篮球架的贴心安置,每一次快速响应,每一个落地结果,都生动诠释着“贴心服务”的真谛。
在这里,长者们的需求从不是 “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落地生根,绽放出一朵朵幸福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