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小翔)人的衰老不仅反映在外表,研究表明,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开始变老,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衰老变化——睡眠。事实上,人在开始衰老时,会呈现出三种睡眠状态:睡眠时长减少;出现碎片化睡眠以及深睡眠时间减少。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主任医师表示,老年人睡眠时长会逐渐缩短。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的数据来看,婴幼儿所需的睡眠时间最多,随着年龄增长,人类所需睡眠时间呈减少趋势。此外,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者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他们的睡眠时长,尤其是有效睡眠时长会更加短。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过一项临床研究: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时间显著下降。比如,从中年阶段(36-50岁)到晚年阶段(71-83岁),总睡眠时间平均每10年减少27分钟。换句话说,50岁之后,每过10年总的睡眠时长减少27分钟。
此外,碎片化睡眠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突出。彭国平表示,老年人的睡眠节律容易出现紊乱,更容易出现碎片化睡眠,也更容易醒来,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频繁起夜,夜尿增多,再次入睡困难,导致白天精神状态变得比较差,容易嗜睡。在一些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睡眠碎片化特别明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碎片化是最显著的,而帕金森病患者白天嗜睡比较显著。
再者就是深睡眠时间减少。彭国平介绍,包括国外文献以及动态监测数据表明,正常衰老过程中,睡眠阶段的变化包括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加,以及深度慢波睡眠减少。其中一个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长激素水平产生变化,导致包括褪黑素在内的激素分泌减少。老年人更容易夜间频繁觉醒,更容易被声音或者外界环境所影响,导致睡眠中断。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李鹏主任医师表示,总体上来说,随着衰老开始,睡眠结构发生变化,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变长,睡眠觉醒次数增加,睡眠效率减低。还有不少老年朋友合并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夜尿增多。因此,与年轻人相比,睡同样长的时间,老年人体力恢复不足。另外,由于褪黑素分泌减少,睡眠节律位相前移,使得老年人普遍倾向于早睡早起。
来源: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