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乍暖还寒,天气虽然逐渐转暖,但倒春寒的余威仍在,日夜温差较大。同时,春季往往湿气重,容易带来各种“湿症”,因此初春养生要做好祛湿工作。
防“外湿”,祛“内湿”
入春以后天气迅速转暖,随后冷空气伴随着阴雨“杀到”,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偏于湿,一方面是内湿,另一方面则是外湿。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外湿是由于春季雨水相对较多,导致人体容易让湿邪入侵。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湿气就容易入侵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还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春天的饮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祛湿要对症
并非每个人都需要祛湿。一般来说,身体有“湿”会引起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症状,同时精神上可能会出现萎靡、嗜睡、易怒、烦躁等状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春困,而身体、四肢会出现较为沉重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的表现。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建议到正规医院找医生诊治调理。
谢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