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认知障碍的老人“被消费”60万: 公检法对“坑老”现象应有力介入

2023.10.23

分享:

□光明

新闻事件:10月14日,上海退休市民任女士反映,她的哥哥患有严重认知障碍,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至今未婚。任女士称,哥哥日常和她们生活在一起,外出超过一两公里就要家人陪同。2019年,他独自去了家门口的文峰宛平店理发,迄今竟在文峰美容美发宛平店和天钥桥店内“被消费”近50次,妹妹们多年来省吃俭用为他积攒的近60万元看病钱、养老钱被掏了个干干净净。(本报10月20日二版)

从任女士哥哥的反馈来看,门店不仅派“专人”跟着去银行或取现或转账,还“帮”着他们眼中的“笨爷叔”借贷。如此行为,显然是利用老人的认知障碍欺骗或强制其消费。


任女士哥哥的遭遇并非个案,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群体的权益保障备受各界关注。2016年,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共同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其中伴随失智的老人比例也不低。失能、半失能老人往往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作为监护人的配偶、子女,受种种原因所限无法时刻伴随身边,也就容易给某些不法者可乘之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本为社会伦理,但某些人却视老人为待宰羔羊。近年来,针对老人群体的不法案例屡屡曝出,2022年4月,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部署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6月,最高检公布6件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6件典型案例覆盖了投资养老产业、预定养老公寓、销售收藏品、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代办“养老抚恤金”等多种养老诈骗典型手段,涉及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涉养老诈骗相关罪名。坑害老人的套路有多深,法律所应发挥的问责效力就应有多大。


2016年,北京一美容店把不少大妈拉到店里做免费足疗,顺势推荐“能治病”的按摩项目,让客户花钱办卡,骗取十余人百万余元。海淀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美容店经理赵某和店长冯某有期徒刑10年,判处3位美容技师4年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见,美容美发行业针对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诈骗行为,无论是经手具体事宜的工作人员,还是企业管理者,情节严重者都需为此承担刑责。


司法机关应让法律有牙齿,对更多同类案例强化问责,也是向各行业商家发出警示:对老人设以种种消费陷阱,甚至利用其身体或精神疾病,诱导加强制其消费,公检法应有力介入。


来源:老年日报


更多关于广州市养老院费用一览表的详情,欢迎关注万颐养老在华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