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以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变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并伴随骨折易感性的增加,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过程。高危人群主要有绝经后女性、65岁以上老年人、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及膳食中缺乏钙或维生素D(光照少或摄入少)的人群。
适当的身体活动有助于增加骨量,减缓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骨量丢失,增加骨强度和肌肉强度,还可以改善、提高肌腱和韧带的顺应性、延展性,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敏能力,预防和减少跌倒,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但身体活动主要依靠骨骼和肌肉,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不管是身体活动方式,还是身体活动强度,甚至在次数、时间上,都有别于其他人群。
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有氧运动:建议进行四肢、躯干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氧运动,身体状况允许时可选择承重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打网球、间歇性慢跑等。建议每周3天以上,每天20-60分钟,可一次完成,也可分多次进行,每次不少于10分钟。
力量型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质量,强壮骨骼和关节,每组力量型运动包括身体部位8-12个。建议隔日进行,每天2-3组。
柔韧性运动:可以放松肌肉,防止运动时损伤,如做体操、打太极拳等。推荐每天都进行,如每周3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步行、原地行走30分钟(选择安全平整的道路,穿适合的鞋、袜),在活动中适时坐下休息;每周选择2天做瑜伽,并结合肌肉训练和平衡练习。周末可在家人的陪同下逛商场,既能放松心情,又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既可以提高抵抗跌倒的能力,加强背部、腹部、腿部的肌肉力量和质量,还能改善平衡。
需要提醒的是,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身体活动时,要做好事前准备,运动时务必量力而行。
首先,应咨询医生,并遵医嘱开展身体活动;定期进行体检和运动能力测试,并根据专业人士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方式和量。当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时,应立即停止身体活动并及时就医。
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运动项目,同时注意运动中采用正确的姿势、强度。
骨质疏松患者要避免身体活动过度,以及避免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因为向前弯腰、扭腰、仰卧起坐等容易增加脊柱的压力,以致脊柱和腰部受伤。
运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运动结束后做好充分的拉伸活动。
据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更多关于广州市养老院费用一览表的详情,欢迎关注万颐养老在华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