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订餐、生活缴费、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网络挂号就医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给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设置了障碍。日前,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老年学习的决定》。这份决定,以“学习”为中心,不仅拉近了老年人与人工智能的距离,还让“互联网+”融进老年人生活,鼓励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就业……保障了老年人在全生命周期中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
江苏此次通过重大事项决定促进老年人终生学习,一方面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机制,扩大老年学习资源供给,建设促进老年学习的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决定明确指出,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促进老年学习的基础和支撑,要建立健全老年学习资源开发机制和购买服务机制,遴选、制作一批通用型学习资源,整合一批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学习资源,形成多门类、多层次、有特色的老年学习资源;通过优化老年学习资源供给结构等,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实用化的学习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要求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学习全过程,引导老年人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加快老年学习资源数字化建设,将现有老年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征集、学习者自主构建、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量身打造一批亟需的数字化学习课程。加快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
除了要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学习活动,决定还要求注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宣传和引导健康低龄老年人就业。大力发展老年志愿服务,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互助养老等活动,积极发挥余热。
当前江苏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末,江苏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97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18%。到2025年,江苏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比例将超过26%,2030年将超过30%,届时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老年学习的决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解决促进老年学习困难和问题的迫切需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