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我们机构里的“报刊整理员”邢爷爷“吗?
“每个人都觉得,他的变化很大,现在他可以跟别人交流,而且讲的很清楚,以前肯定是做不到的,走路也很稳,可以自己控制,没有懵懵噔噔的。
—— 长者家属访问”
邢爷爷现在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刚入院时怎么样呢?
A
整个人有点懵懵噔噔的,走路都特别不稳,基本上不放心让他一个人来回的走动,然后基本上也不怎么离开拐棍。但是。他刚才和我们一起下来,发现我们是采访。自己觉得没意思,“你们聊吧!我回去了!”。他现在可以找到住宿,并且不再需要拐棍进行支撑,走路很稳。自己可以控制。之前你们也反映,刚开始的时候,他上电梯会经常按错楼层。院内便回响起,“319的邢郁明老人又走错房间了,请护理员带回去。” 但是你现在看他基本上不用太担心。他可以自己回到房间。这就是最明显的改变。
爷爷从入院以来在精神状态和言谈举止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A
每个人都觉得他的变化很大。他现在可以和别人自由交流了。昨天,我看到他和保安在聊天,便走过去问保安,“他跟你交流,你听得明白他说什么吗?” 他说,听得明白!“在此之前当他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听不清楚他在讲什么,但现在可以对话聊天了。比如当他不舒服的时候,自己会主动去找医生。在此之前,他肯定是做不到的。
爷爷的点滴的变化可以算上一个小“奇迹”吗?
A
我们都觉得是个惊喜。
自从爷爷入院以来,有没有什么事情让您印象最深呢?
A
有一天晚上,他因低血压起床之后摔倒了。摔倒以后,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非常专业。他坐在地上,要求护理员扶他去上厕所。但护理员并未直接将老人扶起,转而安抚长者情绪,安抚道 “没关系!您先坐一会儿等医生来处理。如果要尿就尿在现场,我会帮您搞干净!”。这个处理方式在我们居家照料中很难做到,因为该事件发生的第一反应便是搀扶长者,但院内首先让医生帮忙做检查。由医生确认无碍后再搀扶长者,避免二次伤害。当时,我们家属很紧张,反而帮老人揉捏,导致他手整个都肿了起来。在专业护理上,院方已经很标准了。
还有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故事。我们家老人会经常起夜,院内闲逛。当班的护理员都会陪他。有的时候,他要吃东西,但我们没有准备。护理员就会拿出自己的宵夜来请他吃。老人家特别开心。这点细节很让我们很感动。现在大家看到他晚上出来都会热情地招呼,倒水。护理员很关注他少食或挑食的情况,经常提醒他多喝水。每天帮他泡上花茶。幸亏来到这里了,很感谢。
对我们的服务还有什么新的期望呢?
因为我家老人患有艾尔兹海默症(AD症)。听说福利中心的老人越来越多患有这种病。AD症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宋爸爸最终也是得了这种病。AD症的护理上比较特殊,而我们家属也不专业。我们希望你们将来在这方面更多的去关注,借鉴更多的专业经验。
邢爷爷的故事并非只是一个个案。
一个改变的背后都是前行的激励。
“全球每3秒即有1人得认知症,2050年,认知症人口将会上升到1 亿 5200万人。
——《2018全球认知症报告》”
认知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60岁以上的老人每15人就有1人患有认知症,90岁以上的老人每5人中就有2位患者。在中国已经有约1000万人患有认知症,几千万个家庭的照护者陪伴着患者经历漫长的旅程。而我们希望为更多的家庭创造更多“生命中的惊喜”。以诚意相待,用真心服务。
认知症照护,不忘初心,共勉前行。以上图片版权归其作者及肖像者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严禁使用在其他广告宣传资料等商业用途或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