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怕冷,老人该怎么吃?

2016.12.16

分享:

自从小雪以来,广州突然变冷,气温骤降,冷空气突袭,让不少市民直呼“冻成狗”。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身体机能下降,低温对他们的健康来说,存在更大的威胁。那么,老人如何在饮食可以做到御寒同时不对身体造成能量过剩,以免容易造成肥胖,不利心血管健康健康。

虽然现在保暖条件良好,但为什么大多数老人冬天怕冷?

身体肌肉含量少的老人怕冷。一项调查显示:人过了50岁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估计30%;80岁以上约丢失50%;而当肌肉减少30%,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而人体肌肉越多,越充实发达,细胞中的线粒体总量就越大。而脂肪比例越大,线粒体总量就越少,因为脂肪细胞中含有大量油脂,线粒体却少得可怜。运动后能发热,正是因为肌肉中的“锅炉”们加大力度工作的缘故。因而,我们平时也要保证运动量,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而老人则选择合适的运动,以减缓肌肉流失速度。

常吃不饱,处于饥饿状态下的老人也非常怕冷。冬天身体为了御寒需要消耗更多热量来给身体保暖。而老人随着年龄增加代谢降低,运动少,食量也跟着变小,而有些老人为长寿养生,老每天只吃一顿素食导致身体出现水肿,营养不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也会怕冷。给身体供热能的“燃料”严重不足,产生的热量也会不足。身体就比较怕冷。

气血不足、贫血、低血压、血液循环能力差的老人会怕冷。身体有了燃料,还需要把燃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才能保暖。如果是身体贫血,那么血红蛋白所携带的氧就不足,无法保证生物氧化的需要。如果血压太低,血液循环速度太慢,那么氧气和葡萄糖的运输效率太低,也不利于高效氧化功能,身体自然就会怕冷。

蛋白质吃得少的老人容易怕冷。蛋白质本身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作用,进食后会促进体表散热,这种散热所消耗的能量高达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之多。比如说一顿吃了太量的牛羊肉,身体就发热冒汗,很多老人因为担心血管原因,导致饮食清淡,蛋白质摄入不足,偏食严重,造成燃料不足,身体功能不足,身体也容易怕冷。

冬季老人饮食原则

控制总能量,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冬季需要注意吃动平衡,增加能量摄入也要合理消耗,比如适量运动,有利骨骼健康。骨骼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缓肌肉衰减对维持老年人活动能力和健康状况极为重要。延缓肌肉衰减的有效方法是吃动结合,一方面要增加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海鱼、豆类等食物,另一面要进行有氧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运动。老年人体重应维持在正常稳定水平,不应过度苛求减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健康。从降低营养不良风险和死亡风险的角度考虑,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BMI应不低于20kg/m2为好。血脂等指标正常的情况下,BMI上线值可略放宽到26kg/m2。

保证热能的供给,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但值得注意的是,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它疾病。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好,所供给的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因此老年人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对于高龄老人和身体虚弱以及体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老人,应特别要注意增加餐次,除三餐外可增加两到三次加餐,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

摄入充足食物,避免贫血。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及其以上的食物。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水果和坚果。中餐、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个豆制品。每周吃1-2次猪肝,3次左右牛肉,羊肉和瘦肉,动物性富含血红素铁吸收和利用率比植物高,有利补血,同时畜牧肉也是高蛋白食物,但是脂肪含量有点高,每天建议不超过100g。

适当摄入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冬季的寒冷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可多吃些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而由于天冷很多老人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这样容易导致维生素供给不足的现象,如缺乏维生素C导致不少老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其防治方法首先应扩大食物来源,可以选择大白菜外、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等蔬菜。像深色蔬菜甘薯、紫甘蓝、胡萝卜、彩椒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都可以多吃。

以上部分图片源自网路,版权归其作者所有。